「日本阿基师」巧虎让小朋友爱上食物最天然的原味,从小培养美食
17support编按: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一位好朋友,要说当今小孩心目中最要好的朋友应该非「巧虎」莫属了吧!但你知道吗?巧虎除了是用来哄骗孩子们乖乖听话的武器,其实,它还是个正港的美食专家(说不定跟阿基师有得拚)呢!笔者芳如透过对儿子的观察与相处,发现了这项重大秘密,到底怎幺回事?让她报给你知。
作者:林芳如
拜食品产业工业化及饮食便利、速食化之赐,大部分人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,只能匆匆处理三餐,孩子的三餐也在父母仓促处理下,早已不知何谓「妈妈的味道」,更与「真食物」越来越遥远。在台湾,「懂得吃」这件事情,并不是当父母的人都知道,或者进一步说,很多人反而是因为生了孩子后,才开始了解所食何物,甚至开始与孩子共同学习「吃什幺」以及「怎幺吃」。
2005年6月,日本已通过《食育基本法》,目标是好好培育国民正确的饮食知识、选择食物的能力,以及实践健全的饮食生活能力,在这样的政策下,教养孩子正确食育观念成为父母的当然责任,同时也反映在小小朋友的玩具上。

在为儿子订阅的巧虎(日本版)中,最让人惊艳的是,内容与教具都有极高比例与饮食相关。从一岁两个月开始,教材重心便是认识食物,包括:御饭糰、草莓、苹果、葡萄、香蕉、绿花椰…等,玩具里也有假刀子可以让他们练习把食物切开;再者,这些教具也搭配颜色与味觉,比如「红色的苹果」、「黄色/甜的香蕉」。

除了真实图片与拟真玩具外,依据食物而设计成不同形状以及各式颜色的积木,并搭配社会活动的情境也模拟了可能出现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情境,像是外出野餐需準备三明治,因此,方形、米白色的积木是土司,不同颜色形状的积木则分别代表沙拉酱、蛋、生菜…,让孩子知道出外野餐所吃的「三明治」是透过不同食物种类组合而成。更重要的是,透过巧虎影片搭配安排了孩子与妈妈共同準备三明治的桥段,让亲子备食的亲密互动,强化饮食乐趣与生活情境。

两岁以前,巧虎里面的食物图片多半是「真食物」,鲜少加工品。某种程度来说,有时绘本看起来像是「农产品」图像,例如南瓜、洋葱、菠菜、茄子,全数摆出来,大自然赐予的缤纷色彩自然吸引孩子的注意;两岁后,则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加工食品,牛奶、布丁、纳豆等。透过绘本的世界,也让成人进一步检视日常生活的饮食,当我们要求孩子吃健康食物的同时,是否对自己的饮食随便了呢?

此外,当我们看见孩子吃的东西可以如此简单并享受于纯粹的美味时,大人们也不难发现在食品添加物氾滥的今日,我们的味觉早已迟钝,而这样的结果,其实源于对饮食消费的随意,因而任由消费世界的食品主宰了饮食生活,导致对味道的敏锐与感动反而不及一岁儿童。
带着孩子学习「好好吃」的同时,不禁想着,「究竟我在成长的哪个时间点丧失了原有的敏锐味觉与感受力?」如果我能知道,绝对尽力阻止在孩子身上出现,因为一岁孩子可是有着美食家的味蕾呀!突然觉得,说不定吃米看过稻、吃猪肉看过猪走路,那幺或许就比较不会遗忘什幺是食物的味道了吧?!
最新推荐
MeteoEarth超专业的天气app 手机里不可缺少的天气预报软体
2020-06-07 23:41:15METOO 专访伊藤诗织:对于性侵事件,人们不该只有一种理解
2020-06-07 23:41:19METOO 专访伊藤诗织:打破日本性侵沈默,我赌的是谁会相信
2020-06-07 23:41:27MeToo 故事:我的人生,断裂在被性侵的那一天
2020-06-07 23:41:29Metoo发酵 韩国小说揭性暴力反思女性处境
2020-06-07 23:41:30MeToo无以为继?来自1970年代冰岛的启示
2020-06-07 23:41:31MeToo风波中被除会籍 战地琴人导演告影艺学院
2020-06-07 23:41:31MeToo︰我们其实共同承受着甚幺?
2020-06-07 23:41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