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上这个手套,视障人士就能「用手看世界」了

我们很难体会到,习以为常的出门逛街搭捷运,对视障人士来说多困难。
而一些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地方,甚至会造成视障人士有生命危险。所幸,科技正在一点点改变现实。
德国设计师 jakob kilian 针对视障人士设计了一款可穿戴的感官替代装置 unfolding space,这款手套外型的装置能成为视障人士的眼睛,让他们能「用手看世界」。
这款装置内建的深度镜头可生成佩戴者周围环境的 3D 图像,计算周围障碍物与佩戴者的方位和距离,并透过手套的振动马达以触觉反馈到手背。
手套分布着多个振动马达,实际应用时,每个振动马达代表不同方向,振动强度代表佩戴者与障碍物的距离。
这款装置透过触觉代替视觉,因此对触觉的精準度要求很高。这有点像力反馈手套,可逼真模拟不同场景的触感,比如模拟水滴到手指上、弹钢琴、按钮等精细的触感。
jakob kilian 希望这款装置能代替传统的导盲杖,让视障人士以这种深度感测互动式探索周围环境,以便在陌生的环境躲避障碍物并自主导航。
同时这款装置的成本低于 500 欧元(约新台币 17,310 元),这比大多数感官替代装置都要便宜,意味着有望被更多视障人士使用。
一直以来,针对视障人士的导航技术都是不小的难点。儘管 GPS 等导航技术十分普遍,但十几公尺的误差还是足以造成严重意外,这样的风险让厂商不敢轻易尝试。
针对视障者的导航,甚至比自动驾驶更难,因为比起固定的道路,人们日常生活所处的环境要複杂得多,且 GPS 在室内根本无法使用。
一些视障者导航的解决方案和自动驾驶真的有点相似,比如去年和自动驾驶加州理工学院(Caltech)开发出基于微软 HoloLens 头显的混合实境应用,基于深度辨识的 SLAM(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)技术来感测空间位置,再加上内建的语音提示功能,帮助视障人士完成室内导航。
微软 HoloLens。
这项技术同样是为了帮助视障人士在不熟悉的建筑里「无障碍通行」,但缺点在于需提前全面扫描场景和路线,才能做到较高的导航準确率,如果其他人突然出现在规划路线上,系统可能也来不及反应。
需要提前进行空间建模。
因此这项技术暂时还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,即便技术够成熟,HoloLens 的价格也让很多视障人士望而却步,如果用户数量太少,也让厂商缺乏研发和持续更新的动力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,全球超过 2 亿人有中度至重度视力损害,而失明的人数有 3,600 万,英国《刺胳针‧全球卫生》预计 2050 年全球视障者将增至 1.15 亿。
虽然这不算十分庞大的市场,但这个群体却对改善生活质量的科技产品有强烈的刚需。上帝夺走了他们的光明,希望科技可为他们再打开一扇窗。
最新推荐
自汽油禁止含铅后最新全球燃油新规 明年起将对油价造成冲击
2020-08-01 08:23:27自治州小学教育主推普通话 藏人忧文化存续陷困境
2020-08-01 08:23:28自测一下,你的内脏脂肪是否超标?2个方法降低脂肪、瘦下来
2020-08-01 08:23:34自测五脏六腑集毒程度,再不打扫就完了!
2020-08-01 08:23:39自然 ✕ 几何的魔法: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传统和柄
2020-08-01 08:23:56自然、原味、手工製作,品嚐333RESTAURANTBAR的
2020-08-01 08:24:18自然、美食与文化满喫之旅!东北岩手一日游景点推荐:盛冈、八幡
2020-08-01 08:25:30自然、音乐、美食,在富士山山脚来场不一样的户外露营体验
2020-08-01 08:25:57